陕服主页

学生工作部(处)

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

防诈骗(二)| 大学生常遇的网络诈骗类

2020-10-22  点击:[]

一、情感爱心类

案例四

某高校学生小姚的父母,接到来自小姚同学的QQ消息,称小姚因车祸受伤,现在急需手术处理,快转3000元手术费过来。小姚父母因爱子心切,就按照要求马上转账,转账过后电话联系小姚发现该生正在上课,原来是QQ号被人盗取。

1.冒充QQ 微信好友诈骗

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,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,熟悉对方情况后,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“患重病、出事故”等急需用钱的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。

2.交友平台伪装身份诈骗

犯罪分子利用各类交友平台“附近的人”功能查看周围朋友情况,伪装成“高富帅”或“白富美”,加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,随即以资金紧张、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。

3.虚构交通事故诈骗

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,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,要求对方立即转账。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。

4.虚假爱心传递诈骗

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、扶困帖子以“爱心传递”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,吸引大量善良网民转发,实际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,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。

5.“猜猜我是谁”诈骗

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,打电话给受害者,让其“猜猜我是谁”,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,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。随后,编造其被“治安拘留”、“交通肇事”等理由,向受害者借钱,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。

6.虚假药品、保健品诈骗

犯罪嫌疑人通过冒充名医、专家在电视、报纸、电话、互联网推广营造“诊疔权威”假象,在骗取信任后,虚构、夸大受害人病情,高价推荐“三无”药品、保健品,进而实施诈骗。

二、收益回报类

案例五

某高校大学生小王看到有一则招聘网络兼职人员信息,即给商家刷信誉的工作,非常清闲,无需押金,并承诺每天至少可赚百元。小王信以为真,便开始刷单,期初每日都能得到返还的本金及佣金,但是从第三单开始,客服就用各种理由推托返现,并要求小王持续刷单。为了拿回本金,小王只能继续刷单,最后刷单金额共计10000余元,而此时客服人员也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
1.高薪招聘诈

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,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,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,随后以培训费、服装费、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。

2.刷单诈骗

诈骗分子首先给应聘者下发两个比较小额的刷单任务,“按照约定”返还本金和佣金,充分赢得应聘者的信任。随后逐渐加大刷单任务的数量和金额,同时利用“必须刷满3单以上才能结算”等理由,来诱骗应聘者继续投入本金。

3.融交易诈骗

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、电话、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,获取事主信任后,又引导其在自身的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、现货,从而骗取事主资金。

4.换积分诈骗

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,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,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账户;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,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、密码等信息后,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。

通过以上案例分析,给大家归纳出一个诈骗公式

除此之外,只要歪门邪道不走,大利小利不占,谣言谎言不信,大钱小钱不转,诈骗就永远会被隔绝在你身外,如果一旦遭遇了诈骗,一定要记得在第一时间找警察、找老师!

最后,还是老生常谈的“6个一律”“8个凡是”,公安机关再一次提醒大家,以上内容牢记心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