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服主页

学生工作部(处)

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

@全体师生 你的开学防护指南已生成,请查收

2020-08-19  点击:[]

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在经历了的假期“云”学习后,各省市终于陆续公布了各级院校开学的具体时间。x学校是师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,人群聚集密度较大,非常容易造成交叉感染,其疫情防控方面需要格外重视。疫情防控期间的开学,师生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?

返校前防护知识

01日常防护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,在疾病疫情流行期,师生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防护:

(1)戴口罩。师生外出前往公共场所、就医(除发热门诊)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应正确佩戴口罩(口罩的选择和正确佩戴、脱摘的方法见本节附录)。

(2)勤洗手。师生外出归来、饭前便后、咳嗽、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、接触污物等后,都应及时洗手。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,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。

(3)勤消毒、勤通风。使用卫生(疾控)部门认可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合理的消毒。

(4)避免人群聚集。师生应尽量避免外出校外活动;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;避免到封闭、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。

(5)生活规律很重要。师生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合理膳食,不暴饮暴食,不吸烟,少喝酒,不酗酒。劳逸结合,不熬夜,生活有规律。适当锻炼,保持休息与运动平衡。

(6)疫情防控期间做到“日报告”、“零报告”,发现异常,及时上报,及时处置。去疾病流行地区必须报告批准后执行,接触确诊者或密切接触者必须报告。

附:

1)正确洗手的方法:

洗手口诀“内外夹攻大力丸(腕)”分别指:掌心、手背、手指交叉、弯曲手指、指尖、大拇指及手腕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,为了避免经手传播,应注意洗手,洗手频率及时洗手:

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:

外出归来;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;接触过泪液、鼻涕、痰液和唾液后,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;护理患者后;准备食物前;用餐前;上厕所后;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(如扶手、门柄、电梯按钮、钱币、快递等物品);抱孩子、喂孩子食物前,处理婴儿粪便后;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。

不方便洗手时的处理:

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,特殊条件下,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,要让手心、手背、指缝、手腕等处充分湿润,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,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。但是,对公众而言,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,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。

洗手相关注意事项:

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。如果没有自来水,可用水盆、水舀、水壶等器具盛水,把水倒出来,形成流动水来冲洗双手;用肥皂或者洗手液,充分揉搓,保证洗手效果;肥皂泡要用清水彻底冲干净;捧起一些水,冲淋水龙头后,再关闭水龙头(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作此步骤);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,也可用吹干机吹干。

2)口罩类型选择、正确佩戴和脱摘口罩的方法:
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》,高等学校师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,要按照防疫工作性质与风险等级,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,不过度防护。①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、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属于中等风险暴露人员,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。②超市、商场、交通工具、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,和集中学习、活动的在校学生属于较低风险暴露人员,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。③宿舍内、户外空旷场所、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属于低风险暴露人员,可不佩戴口罩,或视情况佩戴非医用口罩,如棉纱、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,具有一定防护效果,也有降低咳嗽、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。

口罩类型:

常用各种类型的口罩,正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

脱摘口罩的方法:口罩佩戴前严格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先洗手,擦干双手后再佩戴,避免弄湿口罩,注意佩戴过程中避免手触碰到口罩内面。佩戴口罩时,注意不可内外面戴反,更不能两面轮流戴,应该分清楚口罩的内外、上下。

使用中尽量避免触摸口罩,不可将口罩取下悬挂于颈前或放于口袋内再使用,绝对不能用手去压挤口罩,这样会使病原体向口罩内层渗透,人为地增加了感染病原体的机会。摘下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外面(污染面),先解开下面的系带,再解开上面的系带,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垃圾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。摘下口罩的过程可能会污染双手,摘口罩时应注意不要碰口罩的外侧,摘下后应立即用肥皂洗手或用酒精擦手。

02皮肤的清洁与护理

接触传播是2019-nCoV 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。皮肤位于机体的最外层,容易接触 2019-nCoV 造成直接接触传播。因此,正确的皮肤清洁、消毒与护理至关重要,高校师生在日常生活中需了解以下相关知识。

(1)疫情防控期的皮肤清洁

皮肤清洁是预防2019-nCoV 接触传播的关键步骤,但单纯自来水清洁皮肤是不够的,需要利用清洁剂清洁皮肤,然后清水反复冲洗。

手部皮肤清洁:注意修剪指甲,不戴戒指等饰品、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和设施、随时保持手卫生;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,按七步洗手法清洗。在洗手条件不允许时,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,需注意使用期限及有效期。

面部皮肤清洁:面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,接触病毒颗粒的风险高。以下情况建议清洁面部:外出归来;咳嗽打喷嚏用手或口罩遮挡后、接触可疑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。因面部皮肤较薄嫩,一般应避免用普通肥皂洁面。根据肤质不一,可选择不一样的洁面产品。油性肤质可选择泡沫型或凝胶型清洁剂;中性、干性或混合型皮肤可选择乳型清洁剂;敏感肌肤适合无泡沫的弱酸性的洁面产品。

头皮与毛发清洁:若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时间长,头发附着病毒的可能性增加。若暴露时间长,建议扎起长发,必要时戴防护头套,减少暴露风险。若有外出,建议每天至少用洗发水清洗头发1 次,洗发时间为 5-7 分钟。

沐浴清洁: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若有到人口聚集地暴露史、接触可疑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等,则需及时沐浴。采用流水沐浴,水温以皮肤体温为准,需用沐浴露或香皂涂抹全身,沐浴时间在30 分钟左右。

(2)疫情防控期的皮肤消毒

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中,皮肤消毒是继皮肤清洁后,发挥防护不可忽视的关键步骤。手消毒时首选速干手消毒剂,能够快速灭活2019-nCoV,其他皮肤消毒推荐 70%-80%浓度的乙醇。作用时间通常为 5 分钟,或者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。

(3)疫情防控期的皮肤护理

疫情防控期皮肤的清洁、消毒更频繁,清洁力度更大,皮肤屏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,若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护理,容易造成皮肤伤害,病毒容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,因此抗疫期间需要特别重视皮肤的护理,加强皮肤保湿。

面部皮肤护理:早晚或每次面部清洁后均需使用保湿剂。干性皮肤和中性皮肤选择保湿滋润的霜类护肤品:油性皮肤选择保湿控油的护肤品;敏感性皮肤选择舒缓类、保湿或皮肤屏障修复类的护肤品。

手部皮肤护理:早中晚、洗手后或自觉皮肤干燥后均需使用保湿滋润的乳膏或护手霜:如维生素E 乳膏、绵羊油、甘油、凡士林以及含尿素的护手霜。

全身皮肤护理:选择保湿滋润的身体乳液,干性皮肤每天至少一次或沐浴后涂抹全身。

(4)疫情防控期破损皮肤的护理

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,破损的皮肤会增加接触传染的风险,更需要重视破损皮肤的护理。破损皮肤若在手、面部等暴露部位,则碘伏消毒2-3 次/天,用创可贴或其他敷料保护创面,避免直接暴露在外,同时根据破损原因积极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促进愈合。若手部有伤口,需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等时,推荐戴手套。

03临床医师生防护知识

临床教师,除了与普通高校师生一样做好个人防护之外,当临床师生在结束临床工作后前往教学区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:

( 1 )临床师生在普通门诊或病房结束工作后,应进行个人卫生处置,脱去个人工作服,彻底进行手消毒,更换新的医用外科口罩,穿便服或更换新的白大褂前往教学区域。

(2)临床教师在普通门诊或病房密切接触到疑似病例后,且接触时未做相关防护措施,建议居家隔离,更换其他教师进行授课。

(3)临床教师在普通门诊或病房工作接触到疑似病例后,如有密切接触,且接触时已做好相关防护措施,应当严格执行《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》,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,在洗澡洗头发之后,穿便服或更换新的白大褂,佩戴新的医用外科口罩,前往教学区域。

(4)临床教师在急诊、发热门诊、隔离病房结束临床工作后,应当严格执行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》《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》,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,在洗澡洗头发之后,穿便服或更换新的白大褂,佩戴新的医用外科口罩,前往教学区域。

(5)临床教师应注意劳逸结合,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,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。提供营养膳食,增强医务人员免疫力。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,开展主动健康监测,包括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等。采取多种措施,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。

返校途中及返校当日管理

01返校师生风险评估及分类处置对策

对返校师生实施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是疫情阻击战的关键。经审核符合返校条件的师生,学校应提前了解师生返程方式和时间、多方式、多途径向师生推送返程途中安全防护提醒信息。对暂缓返校的师生,要及时与其保持联系,做好沟通工作,待情况允许后方可返校。需要医学观察的人员按医学观察工作流程执行。

(1)目前仍留在湖北的师生,继续留在原地,暂缓返校,具体返校安排视当地政府的疫情公告和防控指引再定。

(2)假期曾在湖北停留或曾途经湖北,已从湖北返乡者或近期接待过湖北等疫区来访亲友的,须完成 14 天的居家(或集中)隔离医学观察,期间每天监测体温,不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接触。14 天内未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,经学校严格审批后可返校;期间如出现异常症状,到当地医院就诊,如排除2019-nCoV感染,可待疾病痊愈后将返校申请报学校审批,经批准后再返校。

(3)假期曾与确诊/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,须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完成 14 天的隔离医学观察,期间每天监测体温,不与外人发生无保护接触。14 天内未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,提供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解除医学观察证明,经学校严格审批后返校;期间如出现异常症状,到当地医院就诊,并排除2019-nCoV 感染,待疾病痊愈后报学校审批,经批准后再返校。

(4)目前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,暂缓返校,到当地医院就诊,并排除2019-nCoV 感染,待疾病痊愈后报学校审批,经批准后再返校。

(5)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者,暂缓返校,待疾病痊愈(或排除疑似)后居家隔离一段时间(至少14 天),提供医学证明经专业人员评估再由学校严格审批后返校。

(6)假期未在湖北等疫情高发区停留或途经,且未接触确诊/疑似病例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,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,经批准后可按时返校。

02返校途中个人防护知识

(1)有条件的建议乘坐私家车返校,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。

(2)随时保持手卫生,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;接触公共物品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水下洗手,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擦拭消毒;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;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。

(3)避免在人员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。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,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。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及时报告乘务人员。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,记录乘车时间和登车地点,以配合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及作为学校审核依据。

(4)做好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,若出现可疑症状,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,视病情及时就医。